选择TOOM舆情

网络舆情方法总结!

作者:未知 时间:2019-01-17 11:03:58

近年来,随着各种矛盾的不断交织,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由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对政府部门的工作都产生严重的干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群体性事件时,由于缺少处置经验,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语和行为,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toom舆情研究中心汇总整理部分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经验,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网络舆情载体中心不断变化,传播更具即时性

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之前,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其信息发布前均要经历一系列印刷、排版或者录制剪辑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耗费一定时间,因此无法保证信息的即时性。而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发布信息流程简单,信息传播速度快,可提供事件最新动态。此特点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前网络舆情载体中心快速向微博转移。当前,微博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舆情源头,改变了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和生成、演变机制,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生态。

二、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内容更具丰富性

凭借网络媒介强大的传播功能,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由此发出的信息受到社会热烈讨论与关注。同时,因为网络平台的便捷,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具丰富性。其丰富性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内容上看,从国家政治、社会新闻到经济趋势、娱乐花边,这些话题的内容多是自发的,往往会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事情在网络平台引发讨论,且其表达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使得信息更加生动,表达更加准确。这些都克服了单纯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网络舆情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的爆发性和毫无征兆性能够及时追踪报道事件,捕捉最新动态。且网络舆情最容易快速形成讨论热点,因为其扩散性传播特点,使得事件常常被由小放大,由点及面,构建中心漩涡。
 

网络舆情方法

三、网络舆情影响大众立场,信息更具混淆性

网络平台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信息中的价值含量却并非百分之百,在它所提供的信息中,值得人们思考的很少,部分网民只是为了跟风凑热闹,为了传播而传播。但人们却越来越习惯这种传播方式,导致关注信息的时间和耐性都大大降低。当人们面对一件新闻事件时,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其被遗忘速度也会非常快。受到这种大众文化心理的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焦点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目前新闻网站都是以秒计算来更新新闻信息,这使得人们能接触到的新闻越来越多,但认知程度却只限于了解而已,如蜻蜓点水一般。新闻媒体这种只追逐热门话题的行为导致了人们缺乏对整个事件的了解,致使判断的非理性化、片面化,这也是媒体公共性缺失的表现。

四、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具有非理性,自主观念缺失

网络上对一件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后,遵行个人主义,只是围观而不参与交流互动的群体,我们可称之为“看客”,网民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一类;而促进新闻事件在大众间传播的,是那些有过相似经历或相同情感的人们,他们大量聚集并互相感知、互相认同,推动了新闻事件的传播。在自媒体传播中,情感是推动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而理性却相对缺乏。一些能够引起网民迅速围观、转发并激烈评论的新闻事件,往往能激发出网民的各种情感,如同情、愤怒、可怜、嘲讽等。这些情感越强烈,则事件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网络舆情总结

五、网络舆情缺少主控力

新媒体事件从刚开始的风起云涌逐渐变得偃旗息鼓,时间长度很短。网络作为网民的活动空间,虽然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辩论,但缺乏引导,过于看重商业利益,只为吸引大众眼球。因此,一些网民在网络上策划的长久的集体行为是非常难实现的,这不仅跟新媒体空间有关,也和大众文化心理有关。网民参与网络信息传播事件,多数是出于自发性和情绪性,而缺乏控制能力。
主流媒体应抓住这一特点,施展其传播策略,进行更专业、更理性地传播,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在这种缺乏思考、快闪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其思想和情绪的集聚与形成就好比新媒体传播一样,聚集时迅速而强烈,相应的,情绪思想的消散也很迅速。由于这种文化心理背景的形成,自媒体传播就难免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策划,虽然会随着民众一时的情感激昂而喧嚣一时,但传播的热度却难以持久,也难以对新闻传播进行控制。

网络舆情方法

网络舆情方法总结!

同时,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中坚持24小时值班。要求值班舆情员每天收集和掌握新闻媒体及网民对监管执法工作、队伍管理的报道和言论,对可能出现的负面、片面、恶意报道的言论进行认真排查,对于重大敏感事件,立即呈报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做出是否上报政府和上级局的决定,并督促相关业务科室及时处理,严防人为恶意炒作

版权声明: TOOM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TOOM】舆情监控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oom.cn/news/2241.html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

文章参考来源: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舆情监控报告

相关文章

  • 1 网络舆情方法总结!

    近年来,随着各种矛盾的不断交织,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由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对政府部门的工作都产生严重的干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在面

    2019-01-17 1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