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TOOM舆情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4步排除法!

作者:未知 时间:2019-01-14 09:36:48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个人利益的受损找到个体情感的宣泄口,人们在网络上自发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群内同质化又引发对群外异质的疏离,在信息的选择、是非的判定上对本群体高度依赖,甚至形成偏颇的“群体极化”的强势观点。那么网络舆情应该如何应对?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第一步:望——哪些地方(领域)会“踩雷”?

舆论的本质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态度和情感反映,与网民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结构密切相关。人的情感看起来复杂多样、变幻莫测,但它的产生与发展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根据网络舆情酝酿、萌芽、孕育、暴发、消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完全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所谓“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效果在好”。从舆情工作的实践来看,关系到全局和整体,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决策项目、重大活动、重大规划、重大采购、重大改革措施、重大人事公开选拔调整和重大工程建设等,往往是舆情风险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工作重点:从预警和应对角度感知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脉络,可以最大限度将负面影响降低或消除,对于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主动引导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第二步:闻——如何评估“舆情地雷”风险?

我们通过对舆情、舆论、民意三大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可以发现,民意未必是舆论,舆论未必是舆情。但是,舆情肯定是舆论的体现,舆论也是万千民意的若干呈现。故此,网络舆情可以界定为经过网络表达与传播的各种不同态度、情绪与意见交错的总和。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通过打好“提前量”来评估“舆情地雷”的风险,其主要维度是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展开。具体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走访、通过公众媒体或其他网络等一种或多种形式,广泛了解群众对“风险标的物”的意见建议,分析舆论环境,判断重大决策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群众的关注和获得群众认可。

工作重点: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环节,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要警惕“技术万能”的自我安慰,着重从制度建设上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理顺舆情预警机制,敏锐捕捉一些带有倾向性或群体性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第三步:问——如何确定“排雷”预案?

网络舆情因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隐秘性强、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极易滋生网络暴力、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故此,制定应对预案必须紧扣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按敏感程度和烈度大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充分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形成上下一致、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在综合排查结果和各方意见后,最终形成舆情风险评估报告,对重大“风险点”提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意见。

工作重点:在目前突发的舆情事件中,往往是当舆情由初起转入高潮阶段以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才开始应对。要想从容应对网络舆情,必须前置舆情预防关口,形成应对预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第四步:切——如何妥处“舆情地雷”隐患?

事实上,舆情是在特定的社会空间和时间周期内,民众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触发和演化,对社会管理者所持的政治态度的总和。对各级社会管理者而言,预防远比处置面对的政治风险小,投入的综合成本更低,防患于未然是一种应对舆情的积极态度和理性选择。在发现“舆情地雷”的基础上,可根据政策、方针、措施、办法的实施难度及舆情风险烈度,采取“谨慎稳妥、

规范有序”的策略予以妥处。对风险较小、经采取相关措施可以化解风险的,可实施;对群众和相关利益方有异议的,有一定风险且一时难以化解的,可提出暂缓实施或部分实施的建议,待条件成熟后再予以全面实施;对矛盾隐患集中、风险大的,短期内不予实施或调整后再实施。

工作重点:各级政府部门如果没有形成对网络情况的收集制度和意识,也没有合理的前瞻性分析汇总,相关工作势必陷入被动。排查“舆情地雷”并非遇事躲着走,而是在在预判舆情信息变化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及时预警并提出引导处置舆情的对策建议,更好地落实各项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关乎社会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是检验社会管理者网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在规律的客观性和方法的主观性之间,我们要掌握舆情演绎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加强对舆情风险的研判与应对,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维护好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形象和权威,这不仅是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直面与正视的课题,也应当成为广大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版权声明: TOOM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TOOM】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oom.cn/news/2227.html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文章

  • 1 热点网络分析:快看有没有你的快递!快递车...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

    2019-01-14 09:55:02

  • 2 【舆情监测热点】轻纺商户莫名遭遇索赔,谁...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

    2019-01-14 09:55:02

  • 3 【舆情监测分析】胡某宇事件,留下的思考不...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

    2019-01-14 09:55:02

  • 4 【舆情监测分析】一家可以吃的博物馆你打卡...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

    2019-01-14 09:55:02

  • 5 热点舆情报告: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人与自然...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

    2019-01-14 09: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