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TOOM舆情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作者:未知 时间:2019-03-05 12:26:48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有什么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各种社交APP、各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互联网已然成为舆情散播,发挥影响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被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面对网络新闻,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让一些网民认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不管发布怎么样的言论都无可置否。而且一些情况下,某些人会因为一时的愤怒丧失理智,变身为“键盘侠”,用暴力的言论发泄自己的情绪,进行人格的侮辱和人生攻击,这对网络舆情的正常发展非常不利,也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客观公平。因为这些事情是很难制止的,不管是完全的诋毁还是出于愤怒的偏激,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沉默螺旋效应”促使舆论疯涨难以抑制。这一效应具体指的是在网络这个众口不一的大环境下,如果大多输入都持有较为一致的态度,那么他们就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随波逐流的一份子,但如果他发现自己的观点没人提及,为了避免民众的保卫攻击而选择了沉默。这看似保护了自己,但是在侧面助长了舆论变得具有主导性,有些时候,这会让真理憋在肚子里,而谣言却无限疯长。

    网络舆情研究是一个新兴的、也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空 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 总和。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电子公告板、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及新闻组、 博客、维基等。辨证地看待网络舆情是研究者和政府部门应有的一个基本 态度,既要看到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一面,也要注意网络舆情也具有瞭望、监视 作用。在博客、微博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是认识网络舆情的最 基本层面。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更开放的草根舆论大环境的同时,其负面影响 也不容忽视。网络舆情定义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 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舆情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 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舆情是公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情绪、 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由于网络传播快捷、信息多元、传播方式互动,与传统媒体 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媒体中,公众既是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 者。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出信息。     网络舆情常常包含着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公众的声音,这种声音包含着他们 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和呼声。

  网络作为传播公众言 论的载体,其传达的信息正是网络舆情内容之一。笔者认为,网络舆情是在网络 空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 的总和。 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     互联网因其开放性成为公众发表和交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 场所。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代表性应 用——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网民使用比例已达 76.3%。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的 使用率也比较高,7 成(69.8%)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功能,超过一半(55.4%) 的网民使用电子邮件。     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
 为了提 高搜索网络舆情的效率,我们有必要熟悉这些“场所”。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的 存在空间主要有以下几处:

  1. 电子公告板(BBS);
  2. 即时通讯(IM);
  3. 电子 邮件(Email)及新闻组(News group);
  4. 博客(Blog)、维基(Wiki); 


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1.网络舆情来源的广泛性 网络的开放和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据统 计,我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 7800 万台,5040 万手机网民。目前 2.1 亿网民中 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 72.4%,即已有 1.52 亿人从搜索引擎获益,半年净增加 3086 万人。位列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和网络新闻之后的第五位, 高于电子邮件 。互联网中存在各种性质的网站,国内的、国外的;政府网站、 企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等。从舆情来源来看,舆情既出自于以上各类网站。此外, 网络舆情还可能来自于 Blog、BBS 社区以及 QQ 群等。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25 如果诸如政府官方网站的主流信息来源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出于自身安全和财产 安全的需要,公众就会通过 BBS、新闻组等其他的信息来源寻求信息。 

2.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 加里·马克思提出,现实社会中个人身份识别的七大要素:合法姓名、有效住 址、可追踪的假名、不可追踪的假名、行为方式、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 信仰、职业等)以及身份识别物 [2] 。在网络空间中,这七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不同 程度的隐匿,使网络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因此,网络舆情主体具有相应 的匿名性。 在网络这个“意见自由市场”中,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 宣泄情绪的绝佳空间。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消息、排解情 绪的人来说,网络不失为一种获取信息、宣泄自己的渠道。从另一方面来看,网 络的匿名性有可能导致最原始人性的暴露,在网络中暴露出人的不理性的一面。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三部分。其中,本 我即原我,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 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由于舆情主体个体的客观经历、知识的差异,他们理 解信息也会出现差别,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在危机发生初期, 公众往往运用他独特的经验,以自己的背景来弥补信息的多义性和不明性,因而 形成意见多元化的情形。 

3.网络舆情传播的个性化与群体性并存 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使得公众毫无掩饰的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 毫不保留的展现自我,同时,网民的个性化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内容呈现个性化 状态。法国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并且只 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 个人所共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4.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即时性。网络媒体 的开放性使得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人” ,网络传播的全时性、 高效性、交互性令网络舆情的爆发成为可能。哪里有突发事件发生,其所在地的26 人可以轻易的将关于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发到网络中,这比起专业的传媒 机构发布信息的速度可能更及时,更迅速。

版权声明: TOOM舆情监测软件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全网信息监控到危机事件应对和品牌宣传推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拥有多个服务器机房中心和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团队。 本文由【TOOM】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oom.cn/news/2282.html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文章

  • 1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有什么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各种社交APP、各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

    2019-03-05 13:41:36